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专家谈如何防控埃博拉病毒
隔离防护是关键
连日来,埃博拉疫情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严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传入我国。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该院专家指出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关键。
谈到埃博拉病毒及临床特点,著名传染病专家、三〇二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指出,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最致命的人类疾病之一。其潜伏期为2天至21天,一般为5天至12天,潜伏期的传染风险小。一旦发病,发展十分迅速,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中风、心肌炎、肺炎和其他多脏器受损。它的病毒威力很强,致死率高达50%~90%。
“该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皮肤、粘膜、多器官广泛性的出血坏死。”陈菊梅说。
在谈到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时,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制专家咨询小组成员、三〇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表示,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据统计,被感染者的1毫升血液中含有1万至100万个埃博拉病毒,哪怕是咳嗽喷出的一点唾液都有可能致命。上一次流行中,7位患者就是由于参加葬礼时共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此外,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有一定可能性,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她还指出,埃博拉病毒还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或结膜等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和性接触传播。
赵敏指出,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此外,她还指出,美国和加拿大Tekmira制药公司研发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人体试验,其中TKM-Ebola新药是一种微小RNA抑制剂,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三〇二医院感染性疾病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秦恩强说,当病人出现脱水时,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重症病人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为便于控制病毒传播,怀疑或者确认患有该病的病人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感染控制严格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施治。
那么,如何对该病进行确诊呢?三〇二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毛远丽告诉记者,对埃博拉病毒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可通过基因扩增和病毒培养来确诊,用基因扩增技术可以检测出患者血液中的埃博拉特异性片段,通过病毒培养就可以分离培养出患者血液中埃博拉病毒。
专家指出,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只要控制疫情到位,埃博拉病毒是可防、可控的。从非洲回来的人员要进行严格检疫,有过疾病接触史的人员要实施隔离观察,以控制传染源。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专家提醒民众要提高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当前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疫区活动,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触病人。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