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质量安全呈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2014-04-22 10:30:49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海萍
 

我国质量安全呈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武汉大学发布2013年度珞珈质量指数

我国质量安全呈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418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大质量院)发布《2013年中国质量观测报告》,首次发布反映我国总体质量状况的综合指数——珞珈质量指数。据悉,这一指数表明,我国质量安全的底线基本筑牢,质量安全呈现总体向好的根本性逆转。

  据介绍,此次质量观测调查共设计了100个问项,对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4大领域的质量安全、质量满意、质量公共服务和公民质量素质4大维度展开了更科学准确的调查,范围涵盖29个省、市、区的92个城市,包含4个直辖市、31个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67个其他城市。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6217个,有效数据点为82.4万条。

  观测数据显示,2013年度我国总体质量指数得分为63.74分,比2012年增长1.52分。4大维度中质量安全、质量满意、公民质量素质得分分别为65.89分、64.51分和65.76分,均在总体指数得分以上。只有政府质量公共服务的总分处于不及格状态,为57.82分。这表明政府的质量公共服务依然是我国总体质量水平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在质量满意度方面,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与环境质量满意度较2012年均有所增长,唯独产品质量满意度得分仅为62.08分,下降了4.08%。而在产品质量满意度中,家用电器满意得分70.04,排名首位,老百姓对食品最不满意,得分61.44,排名末位。

  “两年的质量观测调查结果颠覆了我国的质量安全处于比较危险状况的社会舆论,包括很多公众的传统认识,表明我国质量安全状况并没有出现全局性风险”,质量观测课题组组长、武大质量院院长程虹认为。2013年我国的质量安全评价为66.52份,与2012年的66.58份并无明显差异。在调查的24个质量安全指标中,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其安全性得分均在60分以上,特别是家用电器的质量安全性已处于70分以上的较好水平。药品的安全性得分也比2012年增长了4.2%。即使是社会公众极为敏感的乳制品行业,其安全性也达到了62.9分。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的质量安全状况已进入到向上发展的通道,质量安全的底线基本筑牢。

  程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从珞珈质量指数可得出两个鲜明的结论,即市场竞争对质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和微观产品质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他说,前者从3个方面的分析即可印证。一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满意度提高。在市场开放较早的领域,如家用电器、汽车等,其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70分的较好水平,而主要由政府经营的行业,如公共工程、医疗、教育等,其质量满意度明显较低,分别为67.0162.764.73。二是市场化促进了区域质量安全、质量满意以及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这三者与市场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是产品(服务)质量满意度变化与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变化一致。如我国东、中、西部的产品和服务满意度分别为63.0962.2160.1665.9464.3862.78,均呈依次递减态势。这表明,市场竞争对我国行业和区域的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成为促进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3年质量观测的数据表明,微观的产品(服务、工程)质量显著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例如,服务业满意度的增长,与服务业的实际增长高度吻合。去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8.3%,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这表明,我国的微观产品质量已经开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技术创新而言,产品质量创新已经明显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的要素”,程虹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