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添加偶氮甲酰胺到底有没有风险
前不久,有媒体针对国内多种面粉产品中添加偶氮甲酰胺问题进行了报道,提出虽然偶氮甲酰胺属于合法的面粉添加剂,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存在滥用风险。与此同时,偶氮甲酰胺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可能造成健康风险。对此,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关注点之一:滥用风险
记者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第59页找到了偶氮甲酰胺。按照标准规定,其属于面粉处理剂,只允许使用小麦粉中添加,最大使用量是0.045克/千克,但没有规定偶氮甲酰胺的检测方法。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了数篇关于偶氮甲酰胺检测方法的论文,基本上都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2010年,上海食品研究所的周陶忆曾经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检测技术研究》一文。她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作为该所内部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虽然检测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都比较理想,但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作为检测人员,她在小麦粉的检测工作中,很少涉及偶氮甲酰胺的检测。
商丘国家面粉及制品质检中心食品检测室主任欧阳飏也向记者透露了类似信息。他说,在检测过程中没有接触过偶氮甲酰胺的检测,中心的法定检测项目中也没有这一项。
由此看来,媒体所说的偶氮甲酰胺缺乏统一检测方法的情况基本属实。那是否说明偶氮甲酰胺存在滥用风险呢?对此,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尹华涛认为,食品添加剂标准中有数千种添加剂,有不少都是有限量没有检测方法,这与添加剂是否被滥用没有必然联系。因为缺乏检测方法就推断限量值无效,是一种本末倒置。要想确定偶氮甲酰胺的具体用量,一是企业备案,二是执法检查,检测并不是唯一方法。
记者在《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看到,研究人员在上海市场上选购了10个面粉样本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均为“未检出”。
关注点之二:健康风险
按照之前一些媒体报道,偶氮甲酰胺可能会产生氨基脲等物质,有实验证实氨基脲有潜在的动物致癌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因此将偶氮甲酰胺列入禁用物质。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食品毒理学专家景浩表示,虽然欧盟提供了很多资料,但只能证明偶氮甲酰胺对动物的毒性,不代表会对人体造成明确的健康风险。这也是虽然有些国家禁用了该物质,但美国、中国等国家依然允许其使用的原因。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钟凯认为,研究表明,偶氮甲酰胺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主要产物为联二脲。联二脲在烘焙条件下很稳定。它在体内是一种惰性物质,毒性很低,在消化道里不被消化酶破坏,可以很快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人体脏器不会富集它,也没有发现致癌、致肿瘤或影响生殖。他强调,使用多少食品添加剂或禁用某一食品添加剂,本是各国自己的选择。
而尹华涛则指出,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通过严格的毒理性试验。既然偶氮甲酰胺被列入了食品添加剂国标,就说明其在限量值之内使用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造成明确的健康风险。消费者应该把“合法添加”与“非法添加”区分开来,不要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就产生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