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质检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事迹选登(二)

2014-02-11 14:11:54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王海萍
 

全国质检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事迹选登()

 

弘扬时代主旋律 传播质检正能量

  田进:快乐行善者

  田进,男,19779月出生,中共党员,随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职工。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刻苦钻研业务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生活中他助人为乐,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先后荣获了“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曾都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随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献血先进个人”、“湖北省孝老爱亲模范”、“湖北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第九届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1993年开始,田进便以社会志愿者、公益服务者的身份,利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等休息时间,帮助照顾孤寡老人。近20年来,田进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半来资助孤寡老人、困难学生,而自己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痴。但他说,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帮助别人之时也快乐了自己。一路花香满径,自得芬芳满心。

  1995年,田进认识了陈德英奶奶,家住曾都区汉东楼居委会朝阳寺街。由于老人年迈体弱,又无经济来源,全靠政府每月救济的100多元生活费来维持生计,加上年老多病,在生活方面非常困难。田进了解情况后,从自己日常支出安排中,增加了陈奶奶的生活起居一项:固定每月补贴陈奶奶生活费50元,每天看望老人一次,并做清洁卫生一次。就这样,一干就是几年,这已经成为了田进生活中的一部分。陈奶奶也像疼自己的孙子一样疼他,每天快到下班时间在路口等着田进去看她。有一次,田进下乡镇企业检验,到深夜才回家,没有去看望陈奶奶。第二天一早骑车去看老人的时候,一推门就听见陈奶奶在床上呻吟,一问才知道,原来,陈奶奶前一天晚上在门口等他等了很长的时间,吹了冷风,晚上头痛了起来。田进先后照顾了多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6岁的龙国太老奶奶。还有几位照顾到直至老人去世。

  当我们对“义工”还很陌生的时候,田进就已经开始从事义工工作了。只要是休息时间,他都会到福利院帮助老人,陪老人们聊天。只要有需要人帮助的地方,就能见到田进的身影、灿烂的笑容。20094月,田进获得了首届“荆楚孝老爱亲模范”。

  善行无疆。田进同志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在随州市万店镇兴隆村,田进一直资助着一位刚上初中、从小就被父母遗弃的贫困学生廖明霞,廖明霞跟随其姑夫长大。田进每个月资助廖明霞100元钱,并定期去看望她及其家人。廖明霞的姑父说由于田进的资助,让廖明霞这个从小就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鼓励着她树立生活的信心。

  对田进来说,他之所以这样做,全是本着一颗善良之心。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素的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让我们看到了他质朴的心灵。

  长期以来,田进同志坚持义务献血,现在已经累计献血4200毫升。同时,他还是随州市血站血小板义务捐献者,截止目前田进已捐献血小板23次。

  20年的时间,田进同志固定资助的老人和孩子有37人,前后花了有10多万元。他说在很累很疲惫的时候,资助学生的一个电话、一声简短的问候,就会让他特别高兴,又会充满干劲,继续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他希望自己的小孩以后可以接过‘接力棒’,继续做好事和帮助别人。

  2003年,随州姑娘姚慧在《随州日报》上看到田进的先进事迹,便主动联系田进,和他一起照顾寡老人和贫困学子。在一起去帮扶他人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爱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有了家,田进的爱心之路上多了一位同行者。在妻子的支持下,田进有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人,姚慧也经常跟田进一起到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由于常年资助他人,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小两口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姚慧从不埋怨,她说:“比上不足,比下我们就好多了。虽然这点帮助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至少可以帮他们暂渡难关。”

  多年来,田进助人为乐的事迹也多次登上报刊,但他对待这些荣誉很淡然。他说自己很普通,所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惊天动地,但是,如果他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能被更多的人认同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田进同志用自己点点滴滴、平平凡凡的行动,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履行着一个质监人的职责,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尊重。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大舞台,田进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平凡之心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彰显着一个崇高而平凡的个人魅力的品格。

  何仁洋:创新领头雁

  他忙碌在沙漠戈壁、崇山峻岭、海拔高地、黄土高坡,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城市燃气管网、工业管道的检验现场;他战酷暑、斗风沙、抗冰雪,用年均野外工作230天以上的艰辛付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周岁55人的队伍,换来了累计检验管道2.6万公里的累累硕果,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业;他带领队伍搞检验、抓科研、编标准,将研发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服务重点工程、大型企业、重大活动以及保民生项目,发现并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0.31亿元。

  何仁洋以管道安全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科研成果,为中国特检院管道部的发展准确定位,在管道安全完整性技术领域引领埋地管道安全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实践了市场、科研、检验三位一体化模式:立足检验市场,开展管道全过程安全技术服务;以科研开发为基点,为检验上档次服务;以政府为依托,履行政府授予的职能。

  通过检验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创造性地将科研成果纳入安全法规标准,建立了压力管道安全检测评价法规标准体系。主持制修订安全技术规范2项、国家推荐标准3项,为压力管道标准化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创造性提出了管道安全完整性6大核心技术体系,并以系统平台论、综合方法论、检测技术论为主体,全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开展包括安全检测在内的管道全过程技术服务。提出了不停输、不开挖、不拆防腐保温,以风险为基础的基于失效模式的压力管道安全检验技术与不动火补强技术体系,建立了压力管道安全的高端检测与维修能力,开拓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领域。

  压力管道检验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规律,无节假日,何仁洋十几年如一日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他带领大家冒尘土、顶烈日,斗严寒,早出晚归;他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基本没有休息日。自2001年以来,在国家、劳动部和质检总局科技计划的长期支持下,历经十几年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何仁洋攻克了42项关键技术,积累了170多万个试验、验证、材料数据,克服了工程验证在技术和条件上的艰难困苦,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检验检测、监测诊断、绿色维修、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体系等22项科研成果。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企业科研项目8项、其他项目3项,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863计划课题1项,重大专项1项,其中12项成果经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

  为落实国务院批示,何仁洋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彻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质量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特种设备安保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赞扬;2007年~2009年,联合承担“川气东送”管道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确保了国家生命线安装质量安全;2012年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十八大”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其领导的团队集体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科技兴检先进集体”、“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部门员工锐意进取,不断攻坚克难,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行业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力管道科研与检验队伍,成为质检系统敢打硬仗的铁军,被誉为“引领中国埋地管道安全检测评价科技创新的领头雁”。

  宋桂兰:执著认可人

  宋桂兰同志在多年的认可工作中,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懈耕耘、开拓创新,以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理念、优秀的业绩,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体现了一名“认可人”对国家认可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可贵品质。

  2001年,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和原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为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并为CNAL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宋桂兰同志作为CNAL的质量负责人,带领同志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制定各类文件200余份,建立了一套与国际完全接轨的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在接受亚太地区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APLAC)的评审时,得到国际同行评审组的高度评价。专家们称,CNAL已经顺利完成体系整合,高水平地按照国际标准运作和实施了实验室认可体系。

  她始终把眼光盯在国际认可领域的前沿,组织专家首次将我国食品安全能力验证计划推向国际。2001年以来,组织承担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食品安全的系列能力验证计划,包括食品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转基因、添加剂等,先后有77个认可机构的1000多个()实验室参与。这些计划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能力验证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填补了部分国际能力验证领域的空白,为推动我国乃至国际食品安全事业作出了贡献。

  2003年“非典”期间,她临危受命,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我国自行制定的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荣获国家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体系,该体系在2004111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国务院第424号令所公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被采纳为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强制性手段,这不但为我国实验室认可纳入国家法制化轨道开辟了先河,也为我国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考察国家质检总局实验室和CNAS的重任再一次落到了她的身上,这不是一般性的考察,而是美国对我国出口监管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的全面考察,考察不成功的后果不言而喻。在不到4周的时间内要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她带领相关人员放弃“十一”长假,积极做好“迎考”工作,通过艰辛努力和付出,美国FDACNAS的考察和对认可的实验室有效性、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的考察给予充分的认可,受到了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宋桂兰同志在工作上是个永不停步的人,在她的“天平”里,砝码几乎都沉向了事业和使命。近年来,她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牵头完成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P3P4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应用”课题,项目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认证认可领域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不仅如此,她还先后组织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总局课题,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

  作为分管科技标准工作的中心领导,她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从2007年起就致力于组织建立认可中心的科研体系,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认可中心建立了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几年来包揽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设立的科技兴检先进集体、科技兴检先进工作者、认证认可科技与标准化先进集体等所有奖项。

  目前,认可中心的科技工作稳步发展,这与她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对此她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总是谦虚地说,“所有的成绩,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汪琳:敬业知心姐

  工作10多年来,汪琳同志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门心思抓科研,聚精会神搞攻关,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参与了23项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科委的科研课题,制定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申请发明15项专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9篇,出版专著1部,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先后被表彰为全国质检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部“科技奥运先进个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

  爱岗位如生命。“平凡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带着这种坚守和自信,博士毕业后,汪琳主动放弃了众多的选择和优厚的待遇,一头扎进了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一次又一次进行反思,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不懈探索动物检疫监管的新模式,多次从进境动物及其产品中查出动物传染病,用纤纤细手构筑起一道确保国境卫生安全的牢固防线。在SARS肆虐之际,她和同事第一时间建立了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解决了SARS检测难题;在禽流感暴发之际,研发了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现在全国推广应用;在奥运筹备期间,构筑了全方位动物疫病检测新技术体系……十多年间,她一共参与检测进出境猪马牛羊等大动物6万多头、鸡鸭鸽子等禽类5万余只、动物产品3万余份,多次从进境动物及其产品中检出口蹄疫、副结核、布氏杆菌病、BVDIBR等动物传染病,用心血与智慧在平凡的底色上谱写出了绚丽的科技华章。“只要心中有责任,人人都可成英才”。这是汪琳的成功秘诀,也是她成为北京检验检疫系统科技兴检一面旗帜的关键所在。

  视敬业为乐趣。动物检疫工作是无声的工作,默默的,静静的;动物检疫工作是无味的工作,平平的,淡淡的。但汪琳认为,静默时积蓄力量,平淡中方显伟大,任何工作岗位只要充满热爱,全心投入,就一定能从中体会到别人无法体味到的乐趣。正是凭着对动物检疫事业的这份激情,汪琳在苦与累并存、汗与水交织的动物检疫世界里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北京口岸历年动物进口量近万头,工作量巨大。在检疫过程中为防止交叉感染,检疫人员经消毒后进入隔离场就不能出场,吃的是最简单的大锅饭,住的是临时搭起的四面透风充满牛粪味的简易棚,苍蝇成群,晚上还停电。汪琳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穿着密实的检疫服,踩在牛粪中采集血样,汗水一遍遍湿透衣服,牛粪无数次溅到身上,她没有一句怨言,总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2003年春季,由于SARS疫情的肆虐,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我国出口的动物要出具不带SARS病毒的检测报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汪琳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斗志昂扬地投入“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芯片研制及检验检疫中应用”研究,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做实验到晚上12点左右甚至更晚,饿了泡一碗方便面,困了就在实验室的长椅上打个盹,在短短20多天时间内,建立了国内第一张覆盖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芯片,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并于当年独立申报国家863课题“植物源性食品病源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研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最年轻的863课题负责人之一。

  以奉献为光荣。“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的人生最具风采”,这是汪琳的心灵感悟和行动写照。着眼切实解决好“为民服务怎么看、廉政考验怎么办”的现实问题,她时刻以“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的姿态勉励自己,自觉以艰苦奋斗为乐,以吃亏奉献为荣,心里想着同事,胸中装着工作,把无私付出与爱心奉献当成享受,乐此不疲。为了掌握先进的蛋白质操作技术,2003年底,汪琳远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二大学作博士后科研。一年下来,以实验技能娴熟、富有创新思维和勤奋而深得实验室教授欣赏,以高薪续约挽留。汪琳同志心系祖国,牵挂着检验检疫事业,不受利益诱惑,学成立即归国,继续潜心动物检疫工作和科研。工作生活中,她坚持把仁爱作为巾帼党员的本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汪琳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坚强女性,除了在工作中尽量帮助同事外,汪琳还在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实验室同事出差执行任务,她去看望、照顾同事年迈的父母;女同事怀孕精神紧张,她经常和同事谈心引导,并列出注意事项和科学建议供大家参考,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知心大姐”。

  徐淑霞:忘我翻译家

  “如果生命青睐我,给我更多一点时间,我将在有限的生命里翻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更多的精彩带给大家”。这是徐淑霞2011年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先进工作进者,参加国家质检总局表彰大会代表先进个人发言时的结束语,令在场的许多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徐淑霞长期从事俄文翻译和审稿工作,是全国质检系统俄语翻译领域的拔尖人才,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及俄罗斯相关部门高层官员,对她的翻译水平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参加检验检疫工作以来,她凭借着深厚的俄文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累计翻译各种协议、备忘录、会谈纪要等800余份,各类文献资料500余万字,翻译出版各类书籍100余万字,为中俄双方各级领导担任翻译近万人次,曾随同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出访俄罗斯并担任首席翻译。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她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常年坚持听俄文广播、看俄文书籍,如饥似渴地钻研业务,光俄文词典就翻烂了十几本。经过刻苦学习与长期实践,无论身处何种翻译场合,她都能处变不惊,声情并茂、准确无误地进行原意翻译表达,口译笔译均达到“信、达、雅”的程度,赢得了中外官员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在一次重要业务谈判中,由于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在场的10余名中俄两国翻译人员一时语塞,关键时刻,徐淑霞语惊四座,流畅、完整、准确地译出了谈判双方的原意,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员。

  她经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多一年做翻译任务的时间达到200多天,足迹遍布俄罗斯40多个城市。在她的办公桌边,常年放置着一个装满四季衣物和日用品的大旅行箱。只要单位一个电话,她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收拾好各种物品、背上行李出发。这一走,短则三五天,多则一两个月,她从没有过一句怨言。参加工作20多年,究竟参与过多少次会晤和谈判,她自己根本记不清楚了。在她的档案柜里,亲手翻译整理的会谈纪要、谈判文本、合同协议等,足足装满了整整18个文件盒。

  2008年,徐淑霞罹患乳腺癌。经过手术和七次化疗,她体重下降20多斤,头发脱落了大半,由于伤口愈合不好,加之化疗反应严重,每日疼痛难忍、呕吐不止。即便如此,她也时刻不忘自己的工作,只要精神稍微有点好转,就躺在病床上继续翻译俄文资料。化疗刚刚结束,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带着虚弱的身体毅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和同事们担心她吃不消,劝她在家里多休养一段时间,她却说:“让我工作吧,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也许工作能让我找回健康。”

  2011年中俄强制性认证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在会议筹备期间,徐淑霞一人承担了资料翻译、会谈翻译、生活翻译等多项任务。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出色完成了中俄双方19份讲话材料、全部会议议程和几十万字会议交流材料的翻译校对工作。在研讨会上,她独自一人承担了同声传译的重要任务,坐在面积不足2平方米、不开门窗、没有风扇的闷热小屋里,连续工作了整整8个小时。当会议结束走出同声传译室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和长时间缺氧,她一下子晕倒在地上。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党书记、局长高建华这样评价徐淑霞:专业水平是一流的,工作业绩是一流的,对自己严格要求是一流的,干起活来是最拼命的,身体健康状况却是最差的。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个人挚爱的翻译工作融入质检事业之中,忠于职守,默默奉献,虽身患绝症却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体现了龙江检验检疫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知难而进、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