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工作综述

2014-01-20 11:54:03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王海萍
 

辽宁检验检疫局信息化工作综述

 

一把金钥匙

  “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各种难题的一把金钥匙。”这是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形象比喻。如今,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辽宁检验检疫局的核心密码,为该局开启了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外贸发展的大门。该局着眼于突破信息化关键技术、增强技术执法竞争力和内部管理能力,努力将信息化科技成果应用于检验检疫业务。其间,该局与辽宁海事部门加强联网核查,通过绩效平台增强信息化处理能力,口岸现场监管的PAD数据实现直接录入,石化码头应用“油气液体化工品监控系统”……这些都依赖于信息化技术成果的转化。

  “信息化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辽宁局局长、党组书记崔茂森说。

  助转变

  2013年,辽宁局围绕“服务创新年”工作部署,搭建了移动办公平台,创新办公方式,扩大移动掌上办公范围。构建RFID物联网平台,创新进口商品监管方法;推进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项目;完成灾备中心建设,提升安全运行可靠性和冗余性管理能力等等,这些为服务口岸发展和企业便捷通检提供了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与海关、海事局、辽宁电子口岸、交通电子口岸大连分中心合作开发了“检验检疫与海事监管信息联网核查信息系统”,完善“油气液体化工品监控系统”,对辽宁省11个罐区的油气数据实现实时监控。

  目前,该局创新了与地方信息平台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联网申报、追溯、预检验等功能,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实现了从检验向监管转变、从管商品向管企业转变、从管质量向管诚信转变的“三个转变”。

  “每天达1000余批次的报检量,近百万美元的通关货值,涉及法检商品上百种,凭借信息化手段,通关速度越来越快。”辽宁局通关处处长王继敏说。

  “以前一批货物由报检到出证至少需要1天至2天时间。通过新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报检时间都可以缩短到1个小时。”信息化处处长闫国峰说。

  助管理

  “为了达到有效监督,真正实现无差错、无延迟,我们推广了‘行风评议系统’。”2013年,辽宁局在大连检验检疫局及其下设机构安装了满意度评价器55个,为103名参与满意度评价的窗口人员建立账号。截至目前,大连局不但实现“零投诉”,而且在大连市政府软环境评比中名列前茅。

  除了创新管理和监督模式外,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辽宁局党组达成共识:把信息化手段植入“绩效考核”。如今,该局分别建立了“绩效考核系统”和“督察督办系统”,有效克服了以往绩效扣分碍于情面难以实施的尴尬局面。同时,该局的电子监察系统已经完成软硬件安装调试,实现电子监察系统与CIQ2000、集中审单、电子监管、电子转单等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41个风险点全部在实时监控之下。

  助创新

  在辽宁局信息化控制中心,“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和“检验检疫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进出口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旅客及口岸服务单位的数据采集、电子监管和电子放行。借助地方电子口岸平台,通过实行口岸卡口双指令放行,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大通关机制,为“三个一”打下技术基础。

  目前,该局已经分别申报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和辽宁局信息化科研项目共26;跟进质检总局课题“绩效管理通用信息平台”、“SOA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强智能化建设,研制“会场签到监控管理系统”;提高全域数据传输稳定性,形成了联系质检部门以及海关、港务、外贸企业的电子化网络。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使业务处理故障率下降40%,安全事件有效响应率提升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