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书 桂家祥 梁 均:改革呼唤重塑标准化的思维与定位
改革呼唤重塑标准化的思维与定位
——对新形势下中国检验检疫标准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一届中央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各项改革方略表明: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然成为改革重头戏;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职能将更加突出;政府自身的工作侧重将放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与实施上。
检验检疫标准化作为支撑我国出入境领域质量安全把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如何转变思维、辨识定位、谋略发展,无疑需要我们做出合理而有前瞻性的思考。
思考一: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标准化的思维理念。
众所周知,作为质检工作的核心组成,中国检验检疫正面临着自其组建以来最大的挑战——法检体制改革,而作为检验检疫重要执法基础和主要技术依据的检验检疫标准(化),也身处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关联地带。挑战面前,检验检疫标准化如何科学构建与新型法检制度设计相适应、相配套的支撑体系,进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明示方向、确立目标并稳妥实施,需要整个行业以更加开阔的思维视野来审视既有、前瞻未来,既要有打破框框的勇气,也要有坚持原则的韧性,更要有变挑战为机遇的能力。
改革因问题而生,挑战因改革而来。客观检视检验检疫标准化10余年来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它的整体部署相对完整,策略思路清晰明确,工作质量循序提升,人员队伍逐步壮大,支撑作用显著增加。然而,其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局限性特征也较为明显,比如封闭运作多于开放竞争、支撑显著但领域受限、局地影响却难及整体等等,由此弱化了检验检疫标准化的宏观站位、质量效率和作用影响。思维左右思路,思路决定行动,行动改变结果。加快转变既有思维方式已然成为检验检疫标准化改革发展的首要着眼点。变规范自我为内外兼顾、转封闭运作为开放运营、化有限支撑为全面服务、推局部作用为整体影响,应该是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标准化应该持有的基本思维理念。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提升检验检疫标准化宏观站位的高度、战略思考的宽度和微观洞悉的深度,切实体现这个行业在建立“战略思维、世界眼光”方面的最新努力,更好指导我们务实有效地落实长远发展战略。
标准体系完备,支撑作用显著,技术特质卓然,这是业界专家眼中的检验检疫标准,这不仅印证了检验检疫标准化在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方面的卓越成效,突出了其在检验检疫技术综合运用中的平台作用,更从实践创新层面展示了这个行业在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寻求标准自身定位和发挥支撑功能作用等方面所做的积极尝试和努力。
思考二: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标准化的基本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定》在阐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时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而在阐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时,《决定》特别提到要“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检验检疫法检体制提出的改革要求。
我国检验检疫法检体制的全面改革已成必然。随着体制和监管方式的转变,检验检疫标准化用以规范、支撑和服务的对象、领域和范围也将拓展至市场活动的相关主体,其自身的定位也必将做出相应调整。从宏观站位来讲,检验检疫标准化应考虑从原有的“以服务检验检疫业务为核心”调整为“以支撑检验检疫业务和服务相关市场主体为目标,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标准化在完善我国合格评定制度、推动质量效益整体提升的基础性作用”上来。从微观定位来讲,检验检疫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同步对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强制性技术要求,是对外贸易过程中技术性要求的平台和纽带,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技术支撑体系。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又要稳妥实现宏观站位的调整转变,检验检疫标准就必须在建立风险管理、加强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促进质量效益等方面更多地发挥作用。据此,检验检疫标准应着眼于3个方面的定位考虑:一是提供公共服务,以此形成的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按照输入国的要求组织生产和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能力建设,用于指导第三方检测机构完善技术能力、规范检测行为以及建立自身的工作标准。二是支撑政府监管,据此形成的标准用以支撑检验检疫部门由原先企业产品质量的“保姆”变身成为质量安全的“警察”,更好地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和实施质量监督的作用。三是提供验证支持,以此形成的标准用于对进出口商品实施准入验证、后市场监管及违规行为的查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