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一路思考 一路收获(三)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王 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当这首民谣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传唱之际,处于苦难中的亿万中国人民已经初步认识到毛泽东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半个多世纪以后,当人们蓦然回首追溯毛泽东时代的峥嵘岁月,就不难领会人们为什么把毛泽东比作冲破黑暗而东升的旭日。可想而知的是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全国的劳苦大众打下了江山,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
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37年了,2013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也是光辉的“十八大”开局之年。每当纪念他诞辰之时,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深切纪念他。
油画《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刘祥瑞
2013年的5月8日,著名画家李自健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其代表性作品《南京大屠杀》,当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捐赠收藏仪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出席捐赠仪式并为李自健颁发收藏证书,相关领导出席捐赠仪式。
画家将1937年日本人侵占南京,屠杀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历史场面呈现在世人眼前。画中尸体成堆,日本士兵狞笑着杀人取乐,和尚在收敛尸体,尸堆上尚存的一个小孩,仰头对着天空哭喊的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战争的残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情牵大亮山
●李培禹
大亮山在哪儿?在云南保山施甸县境内。为何叫“亮”山?因为它秃,光秃秃一片荒凉。
20多年前,一位从地委书记位子上退下来的老人,在这里搭个窝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种树不止、护林不止,一直干到22个年头后的一个秋天,他再也干不动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老人叫杨善洲。
两年前,一个演员来到这里,要把老人的事迹搬上银幕。他说:“刚接戏那会儿,我对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还有怀疑,世界上真的有这样无私的人吗?可到了保山后亲眼一看,我为自己心里有个问号而感到内疚,说夸张了有点羞耻。我上了大亮山的林场,看到过去曾经是光秃秃的一片山,现在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林海。这森林不是假的,是这个老爷子退休后带了一帮人,在山里20多年干出来的。”这个演员是李雪健。
透视被忽视的三大“马路杀手”
写在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
●李亚楠
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达2.75亿人。然而由于安全文明观念缺失、交通陋习比较普遍,事故伤亡总量仍然较大。日益庞大的“马路低头族”、儿童安全坐椅的“缺位”以及不够安全的安全气囊等,正是最常见却也最易被忽视的“马路杀手”。
第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到来后,如何遏制住这些危害巨大的“马路杀手”,构筑起更加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急需引起公众思考和重视。
欧洲施行无车日的启示
●姜绍鑫
200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月22日为“欧洲无车日”。至今,国际上已有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
一年只有365天,但是在365天中,我们要拿出9月22日作为中国城市的“无车日”,这意味着“有车”的日子正在让公众越来越纠结,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离不开“四轮驱动”的生活。
绿色出行的理念需要潜移默化的公众认知,这是“无车日”必须应景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如果一个城市在“无车日”能有更多的制度决策、实际行动,大家期待的“低碳出行”就不会仅仅局限于9月22日。
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王 毅
201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13亿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过五千载岁月沧桑,历经一百年兴衰沉浮,当代中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未来的中国,将会坚持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奉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发挥什么样的国际作用,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国际社会非常关心的。作为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长,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告诉大家: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走国富必骄、国强必霸的老路,各种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但历史的旧版本已不能套用到中国的新画卷,冷战的旧思维更不应延续到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华文化崇尚和谐。自古以来,中国人热衷于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
文化决定理念,历史昭示未来。
质量是责任也是一种态度
●钟芝克
责任心与使命感紧密相连,我们应当时刻把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关注质量作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质量是安全的保障,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
质量是靠人为去控制的,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永远是占第一位的,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个职工干出来,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
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看待质量与责任的关系,质量是出击的箭,责任是发射的弓。只有弓的弹力无比,才能射出所向披靡的箭。
让青春闪耀光彩
●黄小希 周 竟 双 瑞
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希望也,故进取。
无论何时,青春都是充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阶段。
“只有充分激发来自中下层家庭青年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平等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的财富与创造力才能充分涌现。”邓希泉认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句流行在青年中的感慨,含蓄道出了面对现实的诸多无奈与不满。
“如果我们为青年人提供的机会太少,如果青年的成功只能在少数几个渠道里一味地‘熬’,那么这个制度在设计上一定有问题。”李强说,机会公正不公正,主要还在于制度设计的细节,确保能为多数人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青年真正看到出彩的道路有千万条”。
灾难中那些动人的瞬间
●辛 桦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地震发生以来,记者奔走于灾区各个角落,目击着一次次悲壮行动,见证着一个个动人瞬间。
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在打开生命通道的突击现场,在行色匆匆的救援队伍里,在守望相助的灾区百姓之中,人性的光彩打动我们的心灵。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许只是一声呼喊、半句叮咛,却有一种穿透灾难的力量……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1804个日日夜夜,是抚平灾难创伤的疗治时间,也是累积抗灾经验的重要过程。从怎样科学搜救挽回更多生命,到怎样统筹协调部署救援力量,从如何高效安置群众到恢复灾区生活,再到如何合理规划重建提高抗灾能力……一系列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具体问题在实践中得以解答。一次次灾难的洗礼,砥砺着民族意志,也提升着抗灾能力。中华民族就是在一次次应对挑战、战胜困难中不断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隋笑飞 华春雨 周英峰
曾经,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远。而今,梦想离我们如此之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跨越世纪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渴望。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民族复兴的梦想化为现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传统文化迸发出强大凝聚力;“团结、奉献、互助、友爱”,现代志愿精神拓展新内涵;“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因千万个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鲜活;“坚守岗位、干好本职”,为爱国主义增添着理性的厚度……
记忆中的雷锋精神
●丁 璐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50年来,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
学雷锋活动由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亿万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这场活动采取政府自上而下政治动员、社会各界民众积极参与的方式,以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相结合的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持续长达4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有一定的生命力,影响了好几代人。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议和倡导在全国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主旋律。人们学雷锋的热情再度高涨。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探索学雷锋运动向长期化、日常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