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私人化”步履维艰
配套设施不足 技术不够完善
电动汽车“私人化”步履维艰
机动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限制汽车尾气排放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受到各城市的热捧。根据《深圳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15年,深圳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累计达5万辆,实现年碳减排50万吨。到2020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累计达10万辆,实现年碳减排100万吨。
据该规划的第一阶段期限不足两年,深圳现在电动汽车的推广情况如何呢?据悉,深圳是目前全球新能源车辆投放上路最多的城市,截至今年7月,全市纯电动公交大巴1253辆、纯电动公交中巴26辆,纯电动出租车800辆、双模混合动力公务车20辆、纯电动警用车200辆、纯电动私家车327辆。这一初步成果似乎可圈可点,但从数据仔细推敲不难看出,电动私家车的数量明显偏少,新能源汽车重“公”轻“私”现象凸显。电动汽车“私人化”进程为何步履维艰?记者为此采访了深圳部分电动汽车车主,不少车主道出了其中的“辛酸”。
使用诸多不便
一位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私家车主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的小区安装了一部充电桩,跟其他电动汽车主相比,充电还算比较方便,但是开车上路想找个充电桩仍非常难。“赶上汽车没电而又找不到充电桩,就只能找交警拖车。电动出租车司机在知道车快没电的时候,可以主动往充电桩的方向靠拢,但私家车主开车出门办事,充电桩太少就受到很大的限制。”王先生对此表示无奈。据了解,深圳原计划在2012年年底前建29500个充电桩和89个充电站,但到去年底实际充电桩数目大概只有3000个左右。
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等缺点也给车主造成诸多不便,引起不少抱怨。有车主称:“给电池充满电一般要几个小时,一旦有急事而车又正好没电,就只能选择公共交通了。”另有车主表示,目前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只能勉强满足市区内短途出行,要中长途出行如自驾游等,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配套设施不完善、电池技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外,以下几个原因也让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一是价格偏高。从2012年新能源汽车上市记录发现,比亚迪高调上市的一款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的价格在36.98万至39.98万元之间。虽然在深圳,可享12万元的能源补贴但还是要20万元以上,售价远超出部分消费者的预期。二是技术不成熟带来安全方面的担忧。2012年,杭州和上海分别出现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原因被认为是电池结构设计不合理引发电池短路,引发了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质疑。三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事物,返修率、维修成本、售后服务等问题也颇受争议。
寻找“落地”之道
诸多因素导致车主们对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但最近油价变动又使得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据中石化集团官网8月29日消息,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石化提前在上海,江苏沿江8地市及广东广州、深圳等6地市开始置换国五汽油,其余省区市提前3个月开始全面置换国四汽油。新标准意味着汽油品质更高更环保,但油价同时也在“升级”,这对于传统汽车车主来说是一个不小压力。受访车主纷纷表示,如果能够无阻碍行驶,将会偏向于考虑购买电动汽车。
那么,在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无法布局完善的情况下,私家电动汽车有没有“落地”之道呢?
据了解,目前插电式汽车在欧洲、美国日渐受追捧,无论从德国车企的新车发布动态和美国市场电动汽车的销量数据来看,插电式都是不容忽略的主流车型之一。而这种插电式汽车可有效解决国内充电桩不足、续航里程不够等问题。
所谓插电式汽车,又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区别于传统汽油动力与电驱动结合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原理、驱动单元都与电动车无异,之所以称其为混合动力,是这类车上装备有一台为电池充电的发动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又可以当作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使用不超过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一般做到50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只有当电池电量耗尽后,而又需要用车之时,才以混合动力模式(以内燃机为主)行驶,并适时向电池充电。据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开展路试的结果显示,油耗较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有明显减少。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巨头如奥迪、宝马、沃尔沃等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进行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既要兼顾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所有技术难题,又难以实现低价入市,因此在国内市场同样面临难以普及的尴尬局面。
作为环保这项百年大计的主力军,可以预计的是,电动汽车将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在业内有这样一个论调:我国传统汽车工业的起步落后发达国家近百年,但电动汽车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国家和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发展,做好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才能实现“超车”并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