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认 以人为本——访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国际人员认证协会主席赵宗勃

2013-06-20 14:35:06 文章来源: 国家质检总局   发布人: 郭飞伶
 

国际互认 以人为本

——访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国际人员认证协会主席赵宗勃

 

  422日,在希腊召开的第17届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全体会议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原秘书长、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赵宗勃全票当选IPC主席。

  “要保证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事认证审核、检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认证人员能力建设。IPC的宗旨就是通过国际人员认证界的共同合作,在各国建立比较一致的人员培训、考试和注册制度,实现国际间人员认证资格的互认,从而为认证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可以说是国际互认、以人为本。”524日,赵宗勃在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IPC与全球贸易和中国经贸发展之间的“亲密关系”。

  记者:自2009年以来,您先后担任IPC副主席、主席。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参与这个组织的情况如何?

  赵宗勃:IPC成立于1994年,是由世界各国从事人员能力认证、注册的机构组成的非盈利性国际组织,长期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开展人员能力认证活动,研究和交流人员能力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国际间人员认证结果的互认机制,争取工商业界对人员能力认证结果的普遍接受。中国是IPC的创始成员机构、正式成员之一,并且是首批签署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审核员注册互认协议的国家。中国代表多年来一直担任着IPC的执委等重要职务,在IPC的各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IPC成立的初衷就是建立国际间人员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重复检测、重复认证,促进全球贸易,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赵宗勃:IPC就是通过世界范围内统一审核员培训及注册制度,统一审核员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批准程序,确保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保证认证结果的真实有效,促进认证结果的互相承认,实现一次审核、一次认证、全球承认。

  记者:纵观IPC发展历史,有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几乎“迷失方向”,放弃了审核员互认制度,您能具体谈谈吗?

  赵宗勃:是的,那是IPC发展的一个低谷。2004年,IPC放弃了从1998年以来建立的审核员互认制度,凝聚力受到了明显影响。2008年,IPC的创始成员英国的人员注册机构(IRCA)退出IPC2009年初,美国、澳大利亚联合人员注册机构(RABQSA)、印度的人员注册机构等专门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IPC的前途。当时,我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会议,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作为IPC的创始成员,要维护IPC权威,支持IPC工作,积极参与IPC各项活动。

  2009年,我担任IPC执委、副主席后,即与其他成员一起积极推进恢复审核员互认制度。通过与认证认可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沟通,从2010年至2012年,经过两年努力,IPC最终形成了新的正式的审核员互认制度。目前互认制度已经得到成员机构的积极响应,德国人员注册机构DGQ、意大利的CEPAS、欧洲质量组织EOQ等都提出了申请,中国也正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

  记者:在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和促进民生方面,IPC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赵宗勃: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认证工作,当时主要以产品认证为主,还没有形成正式的认证人员注册制度。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审核员的注册制度,成立了正式的注册机构,今天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授权,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承担认证人员注册工作。目前,经过该协会注册的各类认证人员近8万人项,承担着与认证有关的审核、检查和评审工作,我国各认证机构发放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超过100万张。

  记者:作为IPC现任主席,请您谈谈任职的感受。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如何更好地发挥在IPC的作用?

  赵宗勃:我是在今年422日当选IPC主席的。早在2009年,我就开始代表中国担任IPC执委、副主席。我想之所以他们选我担任IPC主席,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各个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以认证人员注册为例,目前我国是IPC成员中注册人员数量最多、开展注册项目最多的国家。当然担任主席以后,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在国际认证认可界的话语权,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体现我们的诉求,更好地将我国的一些成熟有效的做法向国际宣传推介,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最终使我们的认证结果更加得到国际同行的信任,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