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问题突出需重视

2013-05-10 15:00:37 文章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人: 郭飞伶
 

进口葡萄酒问题突出需重视

 

  近几年,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以及国内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重视,做为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我国从欧盟、澳大利亚、智利、南美等国家进口葡萄酒大幅递增,以烟台口岸为例:2012年进口量为10万多吨、货值近1.8亿美元,连续两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种迅速增长的态势加剧了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压低了国产葡萄酒的利润空间,挫伤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进口量的增加,进口葡萄酒品质及对国产葡萄酒行业冲击等问题日渐显露。

  一、进口葡萄酒品质问题不容忽视

  2012年烟台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在进口葡萄酒中检出20余批不合格,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1.金属超标。部分进口葡萄酒原汁在长途运输或加工过程中使用铁质器皿,器皿中的铁等元素溶入葡萄汁造成铁含量超标;部分国外葡萄酒生产商在加工过程中,不对葡萄原料进行清洗或者清洗不彻底,造成除害用农药波尔多液中的铜元素溶入成品酒,对消费者构成潜在危害。截至2012年底,烟台检验检疫局已检出5批铁、铜等项目超标的进口葡萄酒。

  2.检出禁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是一种人工甜味素,为有机化工合成产品,制造糖精钠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均为石油化工产品。短时间内人如大量摄入糖精钠,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而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由于食用糖精钠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所以发达国家对其严格控制使用,其控制标准一般为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糖精纳主要用于牙膏等工业用途。我国禁止原酒产品添加糖精钠。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日益壮大,其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近期烟台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从一批葡萄牙进口干红葡萄原酒中检出禁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该批产品共96000升,货值5.2万美元,检验检疫人员依法对其作出退运处理。

  3.进口葡萄酒中文标签规范性有待提升。中文标签是进口葡萄酒的通行证,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进口葡萄酒必须加贴中文标签,否则不允许通关及上市销售。标签所包含的常见内容有以下几项:葡萄品种、葡萄酒名称、收成年份、等级、产区、装瓶者、酒厂名、产酒国名、净含量、酒精浓度等。许多进口商并不了解我国葡萄酒标签使用规定,盲目加贴,有的甚至为了利于销售恶意改变标签内容。2012年,烟台口岸共检出10多批进口预包装葡萄酒未加贴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标注内容不合格。

  二、对国产葡萄酒行业冲击所产生的问题

  国产葡萄酒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减少,虽然国产葡萄酒仍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形式不容乐观,从高端葡萄酒市场和中低端葡萄酒市场来看:

  1.奢侈品及高端葡萄酒市场被进口葡萄酒完全控制。奢侈品级葡萄酒市场国产的仅有张裕、中粮公司推出的有限的十几款葡萄酒,大多被赠予国际组织、名人或用于一些特定场合,几乎没有出现在市场上。而在高端葡萄酒市场上,国产葡萄酒更是难得一见,几乎全是进口品牌。而进口葡萄酒多用于社交、商务等活动,“面子”观念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所以进口葡萄酒在高端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2.中低端市场进口葡萄酒所占份额日益扩大。从生产消费的数量来看,中低端葡萄酒市场规模远远大于奢侈品及高端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销售量所占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份额2010年为20.6%2011年为25.4%2012年为30.8%

  3.国产葡萄酒上游产业受影响。在农产品市场本就价格低迷的今天,进口葡萄酒的增长无疑加剧了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为了压缩成本,提高利润,不断压低葡萄收购价格,致使广大种植葡萄的果农积极性受挫,加剧了我国酿造葡萄种植户的流失。

  4.欧盟等国挤占中国葡萄酒市场意图明显。据WTO规则规定,2015年前中国农产品的关税要下调至5%以下,葡萄酒位列其中。同时20129月中国酒业协会通过公开渠道收集的证据表明,欧盟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大量的补贴,这些补贴使中国葡萄酒在与欧盟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三、国产葡萄酒行业及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国产葡萄酒行业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区营销方式,积极培育国产葡萄酒消费文化,从而增强国产葡萄酒行业的生存能力。

  具体来说,国产葡萄酒的下一步发展,首先来自于品牌的不断强化。一方面随着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更加有利于名酒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应当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国产酒品牌,并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去;另一方面国内葡萄酒产业集群建设应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和独特代表性的优秀产区集群,由此树立起一批优秀的产区品牌,使整个国产葡萄酒行业形象焕然一新。

  国产葡萄酒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样是行业升级的重要表现。从产品定位上,应形成高档产品、中档产品和佐餐葡萄酒的合理比例,呈金字塔形排列;在产品种类上,打破干红葡萄酒一枝独秀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起泡葡萄酒等“百花齐放”的产品序列,既满足了消费者更加成熟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又打破了国产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形成差异化的个性竞争,使更多的葡萄酒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模式和途径。

  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将大大加速国产葡萄酒行业与国际葡萄酒标准的接轨,从而成为产业升级的推手。比如在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等方面,国产葡萄酒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的配合,加强对酿酒葡萄或原料及生产工艺的研究,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这将从根本上提升国产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具备与进口品牌共舞的“内涵”气质。

  此外,包括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等在内的行业人才体系要逐渐壮大起来,才能成为国产葡萄酒产业升级的有力保障。

  对政府部门而言,虽然我国对葡萄酒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有所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完善。葡萄酒企业、行业协会、媒体都在建议尽快完善葡萄酒行业立法,从而在法律上规范葡萄酒生产和销售企业,保护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葡萄酒。

  2012年以来美国连续对中国产品发起“双反”和“337调查”,贸易保护明显升温。我国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WTO的反倾销协议和相关制度,发起对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保护我国葡萄酒产业。

  加大对进口葡萄酒查验力度。对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预警通报内容应及时纳入进口葡萄酒的检测范围,严格检验;对进口葡萄酒标签有标注等级的,要求进口商提供检测报告或证明材料。

  加大对进口葡萄原酒的后续监管。质检、卫生等部门应协作配合,加大对葡萄原酒分装加工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的监管,防止掺假、造假行为;工商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抽查力度,对不合格酒类及时采取措施。

  加大对葡萄酒产品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和教育,使进口葡萄酒经销商、消费者充分了解和明确我国葡萄酒食品安全标准,科学检验,合理分类,理性消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