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点在变 关注度不变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质量之变”
“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对我国产品质量工作的成绩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价和总结。同时还对今年产品质量工作提出了要求:“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直接关于产品质量工作的总结与要求外,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中,“质量”一词先后出现了14次之多,涉及发展质量、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报告中的‘质量’多与质量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总理对5年质量工作的充分肯定,令人倍感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说,政府工作报告既总结了过去5年质量工作的成绩,也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围绕报告提出的主题、主线,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质量强国建设步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质量’,既有宏观的经济发展质量,也有微观的产品质量,让我这个做质量工作的深感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他建议,应把质量发展也纳入政绩考核。
作为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质监局副局长朱台青亲自聆听了过去5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对报告中关于质量工作,尤其是产品质量工作的部署记忆犹新,有的甚至能娓娓道来。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就产品质量工作有了专门的章节论述,而且对质量工作布置得非常具体,包括“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3个方面,不仅有“完成7700多项食品、药品和其他消费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的量化指标,还有振奋人心的“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的目标蓝图。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产品质量工作尤其重视。提出“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报告还专门布置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再次提出“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2010年至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产品质量工作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相连。如2010年提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2011年提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技术工艺系统集成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12年要求“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政府对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视,也能看出质量在社会发展中的变化。”朱台青说,从最初的将质量安全同时提出,强调质量和安全对人民生活的同等重要,再到后来将服务和质量并重,彰显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再到后来强调质量对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充分说明“质量也是竞争力”。
“对于质量的重要性和竞争力,我们企业深有体会。”同样聆听了过去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说,质量不仅能给企业产品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能给企业产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必须质量为先,实现中国“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