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质检系统纺织检验检测技能师资培训工作综述

2012-12-04 14:33:28 文章来源: 中国质监网   发布人: 郭飞伶
 

把培训办成品牌

——2012年质检系统纺织检验检测技能师资培训工作综述

 

  123日,北京,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全国质检系统纺织培训第8期开班及总结大会正在举行,气氛祥和,会议务实。

  为加强科技质检建设,促进检验检测人员技术能力提升,实现检验检测“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岗位、统一技术要求”的四统一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主办、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承办了“2012年质检系统纺织检验检测技术岗位技能师资力量培训”。一年来,共有540名来自地方质检两局的纺织实验室人员参加了培训。

  翻开今年质检系统纺织检验检测技术岗位技能师资力量培训工作的记录:“第1期,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北京,2月,61人参加;2期,纺织原料检验,石家庄,3月,53人参加……第8期,纺织品检测仪器,北京,12月,43人参加。”从早春二月到隆冬时节;8期培训,540名学员。

  “辛苦,但更欣慰。”采访中,协会负责培训工作的同志一句话让人颇为感动。回望2012,协会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不断统筹培训管理、培训渠道、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了因地因事制宜、分层分类指导的生动局面。

  有力度

  201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58号文,将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明确定性为高技术服务业,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并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加大高技术服务业职工培训投入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听取科技司的汇报,全面部署,重点推动,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工作列入科技司2012年重点工作。在总结前两年食品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科技司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总局培训师资、地方培训全员’的可持续培训路线,开始在纺织领域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谈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非常高兴。

  国家质检总局抓住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的契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着手解决质检系统当前问题。今年2月,科技司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按照专业内容,分级分类落实,全面布置了全年8期培训任务,制定了纺织培训的完整方案。

  “从接到国务院的发文,到正式开展第一期培训,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马不停蹄、效率极高。”科技司处长梁津感慨道。

  有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少将施楣梧、天祥集团教授级高工王建平……翻开培训授课专家的名单,这些名字映入眼帘。

  “把培训办成品牌,就要在力度、内容和形式上‘三箭齐发’。”协会副秘书长段小红这样说道,“首先,师资力量要强大,我们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等39名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通过点评、提问、答疑的方式,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高水平授课专家团队也是我们培训一大亮点。其次,课程内容要创新,以往参加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全体学员统一上课的模式,但针对性不强,很难讲深讲透,而今年的培训按照产品和项目特点,分成8期,每期都设定专题,由从事该领域工作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学员也都是来自同一领域相同或相近实验室的人员,真正实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岗位、统一技术’。第三,培训模式要活跃,要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在培训中相互交流,在实验中分享经验,与专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

  此时,记者想起了今年228日第一次深入培训班采访的经历,那时培训班刚刚拉开帷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82岁高龄的姚穆专程赶来北京,亲自授课;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早早来到班上;28位纺织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受聘为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技术师资专家;70多名地方质检两局纺织检验检测实验室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那次培训之前,在院士、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首部质检系统纺织行业权威教材《纺织服装检验检测技术》正式出版。浙江省检科院副院长赵珊红对此曾深有感触:“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培训内容注重面的覆盖和点的提升,让我们能带着问题来,带着效果走。”在培训过程中,更是有一位专家婉言谢绝了记者采访,理由是“舍不得错过姚穆院士精彩的讲座,哪怕是一分钟”。由此可见,办精、办活不仅是培训工作的亮点,更是打造品牌的基石。

  有创新

  增进了交流,搭建了平台;解决了老问题,学习了新方法;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培训工作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大家表示收获颇丰。

  “首先,培训成为了质检系统纺织人员的技术盛会,为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部门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交流机会,通过网络交流和QQ群交流,密切了学员关系,促进了大质检文化建设。其次,学员们通过向权威专家请教,解决了很多由于法规缺失、标准滞后、相互矛盾等原因而造成的老问题,也学习了面对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协会研究员郭力生介绍。

  在培训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科技司还注重梳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检测所需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缺失、滞后、重叠、矛盾和缺乏可操作性,法规和标准信息的更新和获取渠道不畅通,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检测限量要求差异,不同地区同类检测报告缺乏统一的编写标准等。“学员来自天南海北,远至阿拉山口、绥芬河、瑞丽等地区,他们不顾50多小时的火车路程,带着样品来求学,就是为了掌握最新检测技术,真正解决检验检测问题,有时他们甚至为能聆听院士的授课而欢呼兴奋。”梁津对培训的效果表示非常赞同。

  岁末盘点,成效显著,令人欣慰;放眼未来,办成品牌,还在路上。

  “下一步培训工作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二是建立专家答疑机制;三是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我们将积累经验,着力创新,继续做好食品、机电等领域的培训工作,力争把培训办成品牌。”科技司副司长鲍俊凯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