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发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可持续报告

2025-01-17 10:00:02 文章来源:   发布人: 王杏文

国际能源署发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可持续报告

来源:tbtguide

  2024年12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可持续报告》,分析了电池需求增长、生产多元化、对排放的影响、回收利用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内容,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促进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池需求增长

  增长趋势:基于当前政策,2023 - 2030 年电池需求将增长 4.5 倍,2035 年增长超 7 倍;若各国实现气候和能源承诺,2030 年需求将增长 5 倍,2035 年增长 9 倍;在 2050 年净零排放情景下,2030 年增长 7 倍,2035 年增长 12 倍。

  区域差异:2023 年中国电池需求占全球约 55%,欧盟和美国各约 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占比超 3% 且增长迅速。

  应用领域:电动汽车是电池需求主要来源,2023 年占比约 90%,其中电动乘用车占约 80%;电池储能需求增长迅速,2022 - 2023 年翻倍,但基数低于电动汽车电池需求。

  二、电池生产多元化

  生产分布变化:2023 年中国在电池生产及关键组件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如电池电芯超 75%、阴极活性材料超 80%、阳极活性材料超 90%。未来电池生产将多元化,在 “既定政策情景”(STEPS)下,2035 年中国以外地区电池电芯产量占比近 40%;在 “宣布承诺情景”(APS)下,中国以外地区尤其是印度、东南亚和北非电池生产将进一步增加。

  影响因素:中国以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电池生产增长得益于国内和全球需求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及关键矿物获取便利。例如摩洛哥因磷酸盐储量大、劳动力成本低、可再生电力潜力大及与美欧的自由贸易协定吸引投资;印尼签署多项电池和电动汽车投资协议,首个电池电芯生产厂已投产。

  三、电动汽车和电池对排放的影响

  电动汽车排放优势:从生命周期看,中型纯电动汽车(BEV)排放约为同等燃油内燃机汽车(ICEV)的一半,低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在不同地区,BEV 减排效果不同,如在智利和英国,减排超 60%;在中国和印度,减排幅度相对较小,但中国电动汽车数量多,是道路电气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领先国家,印度随着电网脱碳,电动汽车减排效益将快速增加。

  电池化学影响:当前锂离子电池市场主要有镍基化学物质(如 NMC,欧美常用)和磷酸铁锂(LFP,中国主要采用)两种类型。NMC 能量密度高但关键矿物强度高、成本贵,低温性能好;LFP 仅含锂,使用更丰富元素,成本低、耐热性强、循环寿命长,高温性能好。减少 NMC 电池排放应从关键矿物加工入手,如获取低碳镍、降低镍加工碳排放、增加回收含量或降低镍含量;减少 LFP 电池排放应聚焦电池生产过程,如深度电气化和使用低排放电力。

  四、电池回收利用

  回收能力现状与发展:中国目前主导全球电池回收,占电池预处理能力 80%、材料回收能力 85%。随着宣布项目实施,2030 年北美和欧洲回收能力将分别占 10% 和 5%,韩国材料回收能力占比超 5%,印度、东南亚和摩洛哥也有一定增长,但中国仍将保持主导地位。2030 年全球回收能力可能远超可用原料,导致竞争加剧;2040 年后,随着报废电动汽车电池增加,全球原料将大幅增加。

  回收对关键矿物需求影响:在 APS 情景下,2050 年回收可使锂和镍需求减少约 25%,钴需求减少约 40%,但仍需投资新矿以满足电池需求增长。投资建设中国以外 EMDEs 回收能力至关重要,既能回收生产废料,又能处理含关键或珍贵矿物及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先进经济体应支持投资,促进技术转让和劳动力培训。

  二手电动汽车出口对回收影响:随着电动汽车市场成熟,二手电动汽车增多。中国是二手电动汽车主要销售市场,欧美也有一定份额。缺乏电池材料供应地区可能保留二手电动汽车以满足回收需求,影响二手电动汽车向 EMDEs 出口,但国际二手电动汽车贸易也为 EMDEs 提供了发展相关产业能力的机会,如在 APS 情景下,假设二手电动汽车贸易模式与内燃机汽车相同,2050 年中国以外 EMDEs 可回收电池材料将增加 50%。

  五、政策支持电池可持续发展

  1、现行政策与举措

  欧盟电池法规设定回收目标:2023 年出台,旨在降低电池碳足迹、增加回收、促进可持续设计和负责任材料采购。规定了锂电子电池回收效率(2025 年底至少 65%,2030 年底至少 70%)和材料回收效率(不同材料有不同标准),并从 2031 年起设定电动汽车电池在欧盟销售的最低回收材料配额,这对回收材料市场有激励作用,但也可能因回收原料不足使电池制造商面临风险,原料供应主要市场可能是中国。

  全球电池护照提升透明度:旨在定义全球电池历史和 ESG 性能报告框架,包含制造、来源和供应链 ESG 数据,2024 年首次试点,涉及占市场 80% 以上电池生产商,试点确定了数据差距,未来将完善。

  2、政策建议

  整体规划: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应考虑基础设施需求,如电池生产与回收设施同步建设,减少环境影响和成本;整个供应链应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电池生产环境影响,EMDEs 应优先转向清洁能源;有矿产资源国家应降低采矿和精炼环境风险,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电池生命周期排放。

  增强透明度等方面:建立供应链可追溯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确保数据收集和评估可信度,如全球电池护照等举措;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对供应链各方有益,可促进负责任采购,对电池回收减少关键矿物需求也很重要;政策制定者可通过法规明确回收材料需求,提高收集率,如铅酸电池因法规回收利用率高。

  加强合作促进二手电动汽车贸易:二手电动汽车国际交易可提高 EMDEs(不包括中国)电动汽车普及率,发达国家和 EMDEs 应加强合作,如提供激励措施促进车辆在国际二手市场延长使用寿命,确保回收或电池返回;可在当地预处理报废电池,统一国际分类标准减少贸易壁垒,防止非法回收和废物进出口,确保回收和二手电动汽车国际贸易可持续性。

相关推荐